這個計畫是誰在執行?
本計畫起初(2001年)由中央研究院、教育部以及國科會(現為科技部)共同規劃與執行。
2009年起由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關秉寅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,與中央研究院、國立臺灣大學、國立政治大學等多位學者共同組成研究團隊,先後在科技部與教育部的支持下執行本計畫。
這個計畫的目的是什麼?
希望經由受訪者從中學以來個別成長資料的建置、累積,描繪出這一個世代年輕人的生命歷程,作為學界從事臺灣教育研究的基礎數據,也提供教育、人力資源等政策規劃的依據。
誰可以參加這個計畫?
本計畫的受訪者由中央研究院以嚴密的抽樣方法,自全臺灣各縣市抽出。
第一梯次的受訪者40,000名,於2001年時抽出:分別是1984-1985年出生,2001年就讀高中職五專二年級的學生,以及1988-1989年出生,2001年就讀國中一年級的學生。
第二梯次的受訪者約20,000人,於2005年時抽出:是出生於1988-1989年,2005年就讀於高中職五專二年級的學生。
你們多久做一次訪問?
我們在2001、2003、2005、2007、2009、2010、2011、2013、2014、2015、2018年都曾對不同梯次的不同受訪者進行過訪問(電訪或面訪)。
所以是跟著生命成長的軌跡設定主題,決定訪問的期程。
為何訪問的題目大部分都跟往年一樣?為何有些題目跟以前不一樣?
因為長期追蹤計畫的緣故,每波訪問會部分沿用與往年相同的題目(例如學歷、婚姻、就業等),以瞭解世代的進展或變化。無論受訪者的現況與往年相較是否相同,都是重要的研究訊息。
另外,隨著受訪者年齡增長,面臨的議題也會隨著改變,我們會根據受訪者的年齡,設計或規劃新的主題與題目。例如,34歲的受訪者,面臨成家立業與經濟獨立的問題,因此在2018年電訪中,我們新增了「擁屋」的相關題組,希望瞭解這世代年輕人的經濟及居住情況。
這個計畫要做到什麼時候?
在研究經費(能力)許可的狀況下,我們希望能持續做下去。
國外先進國家均有針對某一世代進行長期追蹤資料之建置的計畫,往往長達20到30年。以美國「維斯康新州長期追蹤計畫」為例,目前已經長達60年。此外,美國政府從1997年開始的「年輕世代國家長期追蹤計畫」目前也持續執行中。英國、德國、日本及韓國等都有類似的長期追蹤計畫。
您參與TEPS-B此一全台灣地區特定年輕世代長期追蹤資料庫的持續建置,是您對台灣,以及國際在此方面學術研究發展的一項貢獻。
我很忙,沒時間接受訪問,可以找別人嗎?
多年來承您的幫忙,促成了資料庫的建置,其中每一位受訪者、每一筆資料都是社會科學界及教育界珍貴又重要的資產,而且無可取代。
我們會使訪問盡量簡潔,不要耽誤到您太多的時間。
或者可以跟您約一個您比較空的時間,我們再來進行訪問。
參加這個計畫對我有什麼好處?
對於參加面訪的受訪者,我們都會致贈禮券,2018年參加電訪完訪的受訪者,也用抽獎的方式致贈禮券,表達我們感謝的心意!
此外,計畫所有的成就都源於您的參予,榮耀自然也是屬於您的。
我提供的資料會做什麼用途?
所有的資料經過避免識別個資的數據化處理,透過中央研究院調查專題研究中心的「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(SRDA)」釋出,成為國家級的珍貴又重要的研究資產,提供國內外學術研究、國家政策制定精確又有代表性的資訊、數據。
此外,您可在TEPS及TEPS-B網站上,看到根據這些資料做初步分析後發佈的電子報,以及依據這些資料所做的報導。
這個計畫的研究成果是什麼?可以在哪裡看到?
計畫已累積了一個社會中堅世代大量的教育、工作、婚姻等的各項資料,在國家級專業的管理下,堪稱是一個優質的資料庫。根據這些資料做出的各種論文已達數百篇。您可以透過中央研究院調查專題研究中心的「學術調查研究資料庫(SRDA)」網站上查詢「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」及「『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』後續調查」的著作書目,也可到TEPS-B網頁>資料下載頁面查看至SRDA的連結。